how to do what you love

[译] 如何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原文链接传送门:HOW TO DO WHAT YOU LOVE

这是保罗·格雷厄姆2006年发布在自己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保罗·格雷厄姆是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作者和技术作家。他以 Lisp 方面的工作而知名,也是最早的 Web 应用 Viaweb 的创办者之一,Viaweb 后来被雅虎以美金5千万余元收购,成为 Yahoo! Store。维基百科

要做好某件事,你得喜欢它。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想法,我们常说,“做你喜欢的事”。然而,仅仅告诉人们这点是不够的。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并不容易。

在我们小的时候,几乎没人告诉我们这些。小时候的我觉得,工作和娱乐似乎是两个对立的概念。生活有两种状态:有一部分时间大人们让你做事,我们称之为“工作”;其余的时间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我们称之为“娱乐”。大人们让我们做的事偶尔也挺有趣;我们在玩的时候,有时也会不开心,比如说,我们嬉闹时不小心摔倒受伤。但除了这些极少数的例外,工作通常来说都是不好玩的。

这似乎并不意外。上学既然是为以后工作做准备,那它肯定会很枯燥。

生活有工作和娱乐两种状态,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两个群体:大人和小孩。大人就像某个被诅咒的种族一样,不得不工作。小孩虽然不用工作,但他们得去上学。上学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低强度的工作,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做准备。尽管小孩不喜欢上学,大人们普遍更讨厌工作,因为相比之下,上学其实算是比较轻松的。

大人们,尤其是老师,似乎都认为工作毫无乐趣可言。这并不奇怪,大多数老师从没体会过教书的乐趣。为什么小孩子非得去记各个省的省会,而不能去玩躲球游戏(dodgebaal)?出于同样的原因,老师们也不得不照看一群孩子,而不能悠闲地躺在沙滩上。谁都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让小孩子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他们总得学会做些什么。但如果我们让孩子们做无聊的事情,我们最好可以告诉他们工作并不都是枯燥无味的,我们现在做的这些看似乏味的事情,正是为了以后让我们可以选择能给自己带来乐趣的工作。[1]

在我9岁还是10岁的时候,我父亲曾对我说,只要我喜欢,长大后我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工作。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当时我听到这句话时就感觉很反常,这听上去就像是有人告诉我去使用干水(dry water)一样奇怪。我虽然不太确定他那么说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知道他肯定不是说工作就真的就可以像玩一样能给自己带来乐趣。过了好多年我才明白这一点。

工作

有些人读完高中就差不多开始工作了。大人有时会来和孩子们讲他们工作上的事,孩子们或许也会跑去看大人们工作。孩子们总觉得大人喜欢他们各自的工作。现在回过头想想,也许只有私人飞行员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银行经理肯定不喜欢他的那份工作。

有一种说法是中高层人士都喜欢自己的工作。于是,其他人也都装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他们说自己很鄙视手上的工作,这不仅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不利,还会显得自己很没教养。

文章开头有提到,要做好某件事,你得喜欢它。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家都要装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必须要喜欢这件事才能把它做好,那么,最成功的那批人都会喜欢他们所做的事情。这也就说得通为什么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高层人士都喜欢自己的工作。人们对工作的态度,总是有意无意地在不同程度上模仿成功人士,这就好比在美国,家家户户都有250年前法国国王椅不同程度的仿制品一样,尽管房子的主人可能并不太清楚。

大人们装作喜欢自己工作的做法,会使孩子觉得自己与职场格格不入。等他们到了开始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的年龄时,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完全被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观点所误导。一方面,学校的老师教导他们工作是一种职责,但没什么乐趣可言,工作甚至比上学还辛苦。而另一方面,身边的大人们却口口声声说他们喜欢工作。孩子们会想“我们他们不一样;我不适合在这个世界上”。这并不是孩子的错。

学校和大人们不一致的说法让孩子们误以为:学校里学会做的事情并不是真正的工作;工作不会比上学更糟;身边那些说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在说谎。然而,以上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最危险的谎言来自孩子的父母。如果人们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而选择从事一份无聊的工作 —— 很多人的确是这么做的 —— 那么他们的孩子们就很有可能受其影响,也认为工作就是无聊的。[2] 如果父母可以别那么无私,在选择工作时多为自己考虑考虑,这对孩子来说也许会更好。有热爱工作的父母做孩子的榜样,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昂贵的房子无法带来的。[3]

直到我上了大学,我才明白工作并不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选择从事什么工作比赚多少钱更重要。在理想情况下,这些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极端案例证明(例如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了5年,上午的上班时间审查专利,下午的时间进行物理研究,在专利局工作期间提出狭义相对论),工作并不是只为了养家糊口。

如今,工作的定义是,在为世界做出一些原创性的贡献的同时,让自己生存下来。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法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认为工作中令人痛苦的事情很多。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钻研,因为只有解决难题才能带来出色的成果,而难题本身并没有什么乐趣可言。当然,人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做这些工作。

如果你觉得工作本该带来不快,那你就不太可能注意到自己已经做错了。以上这些就是我在读研期间的经验总结。

界限

你应该喜欢工作到何种程度呢?除非你自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否则你也不知道自己要在什么时候停止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此外,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低估了对工作的热情,那你很可能过早地停下了寻找的脚步。你最终会听从父母的安排,要么选择一个赚钱的工作,要么选择一份令人敬仰的工作,又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

一方面,做你喜欢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做你在此时此刻最想做的事。即使是爱因斯坦,也会有想喝一杯咖啡的时候,但他会告诉自己,他应该先做完手上的工作。

我总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他们甚至喜欢到其它的事都不想做的地步,因为我从来没有如此喜欢过一份工作。如果我可以选择 (a) 接下来花一个小时做些什么;或 (b) 瞬移到罗马,然后在那里闲逛一小时,我会更喜欢哪一个呢?说实话,都不喜欢。

而事实上,在任何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宁愿去加勒比海漂流、做爱、享用美食,而不是去努力解决难题。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有时间范围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不是做此时此刻能让你最开心的事情,而是做能让你在更长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周,或一个月)最开心的事情。

不能带来成果的快乐最终会消失。过了一会儿,你就会厌倦躺在沙滩上。如果你想保持快乐,你就得做点事情出来。

另一方面,你必须得更喜欢工作,而不是喜欢享受。你要有不做点事就闲得难受的劲头。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把全部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你可以坚持工作到自己感到疲惫为止,然后你可能想做点别的,甚至只是发呆。但不要把这段不工作的时间当做是一种奖赏,或是对自己辛苦工作的补偿。

我这么说是有现实原因的。如果你在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你将会遇到严重的拖延问题。你将会强迫自己工作,而当你这么做时,你不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要想在工作中获得乐趣,你得选择做自己不但喜欢而且钦佩的工作,就是那种在你做完后可以说“哇,太酷了!”的工作。你不一定非得制造点什么东西出来。如果你学会了滑翔,或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这都足以让你在那一刻觉得很酷。你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试自己。

因此,我认为阅读就不符合这一标准。除了一些数学和硬科学方面的书籍外,人们看完一本书后其实很难测试出自己学到了多少。这也是为什么单纯的阅读和工作不太一样。你只有在实践中运用了读到的知识,才会感觉有收获。

Gino Lee 教过我一个比较好的测试方法:试着去做一些能够让你的朋友们赞叹的事情。但这个方法可能不适用于22岁以下的人,因为他们认识的人太少,并没有足够的样本来挑选朋友。

诱惑

我认为,你无需在意除自己朋友外的其他任何人的看法。你也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名气。名气本质上也是其他人对你的看法。能够得到自己尊敬的人的意见就够了,没必要去在乎那些根本就不认识的人。[4]

不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5] 成名极具诱惑力。它就像一枚磁性极强的磁铁,甚至可以扭曲你对自己所爱的信念。它会让你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转而去做一些你想要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说,有些人之所以会尝试写小说,是因为他们喜欢看小说。而且他们发现,写小说的人还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于是乎他们会觉得,这世上难道还会有比成为一位小说家更好的工作吗?然而想要成为一名小说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要让自己变得擅长写小说,你必须要喜欢小说写作的实际工作,你得喜欢编造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

成名只不过是固化后的灵感。如果你把一件事情做得足够好,你自然会成名。很多在现在看来很有名气的事物,在刚开始时都是不怎么出名的。爵士乐就是一个例子,其它成熟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所以,尽管去做你喜欢的事吧,名气会随之而来。

尤其是对那些有野心的人来说,声望是一个危险的诱惑。 如果你想让这种人办事,只需向其许诺一定的声望,比如说请他们做演讲、写前言、到委员会任职、担任部门主管等等,他们就会上钩。所以最好的建议就是不要做这类工作,如果一个工作不糟的话,人们就没必要把它包装成一个好差事了。

同理,如果你同等喜欢两种工作,而其中一种会带来更大的声望,那么你就选另外一种工作。声望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喜好。因此,如果你无法区分这两种工作在自己心中的地位,那很可能你真正更喜欢的是那个不会给你带来更多声望的工作。

金钱也会让人误入歧途。金钱本身并不危险,有些工作可以挣很多钱,但会被人瞧不起,比如电话推销、卖淫、或人身伤害诉讼。有追求的人并不会受其诱惑,从事这类工作的最终会是那些“只想混口饭吃”的人(建议:如果某个行业的从业者这么说,那就不要做这一行)。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名利双收的工作,比如从事企业法律或医学工作。一份既有保障又有前途的工作,再加上一点可以不劳而获的声望,才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诱惑,因为他们还没开始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

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热爱他所做的事情,就看他会不会无偿地工作,即使他们不得不打另一份工来谋生。如果不给公司律师报酬,让他们做日间服务员来养活自己,他们当中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在非工作时间无偿做公司律师呢?

这种方法对于选择从事哪种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有帮助,因为不同领域间的差别非常大。绝大多数优秀的数学家即使当不了数学教授,也愿意从事数学研究;而有些学术研究领域则恰恰相反,是否有教学岗位是人们考虑选择从事该学术研究领域工作的驱动因素:人们宁愿成为英语教授,也不愿在广告公司工作,而要成为英语教授,得发表论文。即使没有数学系,也会有人研究数学,而正是英语专业及英语教学职位的存在,才造就了上千上万篇枯燥乏味的关于康拉德小说中关于性别和身份研究的论文。没人会纯粹出于好玩而去做这些研究。

家长们往往会看重金钱。可以放心地说,孩子大学毕业后想写小说而父母却希望他们做一名医生的情况,要远比他们毕业后想做一名医生而父母却希望他们成为小说家的情况多。孩子们觉得父母太“实际”了,其实未必。所有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比对待自己更保守,因为作为父母,他们要承担风险,但却很少得到什么好处。如果你8岁的儿子打算爬树,或10来岁的女儿要和本地的一个坏男孩约会,做父母的无法体会孩子的兴奋,但如果儿子从树上掉下来,或女儿怀孕了,却要他们出面收拾烂摊子。

自制力

有以上这些危险的诱惑,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业不足为奇了。大多数人从小就相信“工作 = 受罪”。那些不相信工作就是受罪的人,也几乎都栽在了名利的诱惑上。那到底有多少人最终找到了他们所热爱的工作呢?在几十亿人里面,可能就只有十来万人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

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找工作很难;如果一件事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那它肯定很难。所以不要低估它的难度。同时,如果你暂时还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不必感到气馁。其实,如果你承认自己对目前的工作并不满意,你就比大多数人领先一步,很多人还在自欺欺人呢。如果周围的同事都说工作得很开心,而自己却对这份工作一点也看不上眼,那么他们很可能是在自欺欺人,虽然未必都是这样,但可能性很大。

成大事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需要极强的自制力,因为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找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而做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勉强自己。不过,在寻找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有些人特别幸运,他们12岁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像在轨的火车一样,一路向前,直至终点。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更多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其职业生涯就像乒乓球的轨迹,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是A专业,毕业后找到的是一份和A专业完全不相关的B工作,最后靠着做C副业成名。

有时候,更换工作是精力充沛的表现,而有时也可能是因为懒惰。通常你无法区分自己究竟是掉队了,还是在大胆地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很多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在最初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时往往对自己很失望。

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保持诚实? 一种方法是无论你在做什么工作,你都要努力把它做好,即使你不喜欢它。 这样一来,你至少会知道自己没有把对工作的不满作为懒惰的借口。 也许更重要的是,你会养成做好工作的习惯。

另一个可以让你保持诚实的方法是:坚持产出。举个栗子,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小说家,因此你不想在日常工作上浪费太多精力,那你有坚持产出吗?无论你写得有多糟糕,你有在坚持创作吗?只要你在坚持创作,你就不会只是用“总有一天我会写出一部鸿篇巨制”的模糊想法来麻痹自己。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实在糟糕,那你选择写小说就不太现实。

“坚持产出”也是一种启发式的方法,你可以用它来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你遵守这个方法,你就会自动筛除那些你觉得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最终去做你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像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找到房子屋顶的漏洞一样。

当然,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把它作为自己的工作。这是两码事。如果你是一个有追求的人,那更要把这两者分清楚:你得努力想明白,喜欢做什么和自己似乎可以做成什么是不一样的。[6]

这一点看得越清楚,你就会因意识到这两者的差距而感到越痛苦。所以大多数人都因此而主动降低自己的预期。举个栗子,如果你在街上随便找几个人,问他们是否可以画得和达芬奇一样好,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哦,我都不会画画”。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不是事实;这意味着他们其实是想说,“我不会去尝试画画”。其实如果你从大街上随便找个人,然后想方设法让他在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坚持作画,他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就而惊讶。不过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在接下来的连续几年时间里,每天都要面对失败。因此,人们为了避免受挫都会说“我做不到”。

还有一个经常听到的说法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令人讨厌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真的是这样吗?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在美国,唯一带有强制性的事情是征兵,不过我们已经有30多年没有这么做过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名利来吸引人们去做不愉快的工作。

如果仍然有些事没人愿意做,那么人们还是会想方设法让人去做,过去几千年来发生在家奴身上的事就是这样。这也成为了“有人必须得做的”工作的典型例子。然而到了 20 世纪中叶,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仆人了,有钱人只得想方设法应付过去。

因此,也许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做,但在谈到具体的某项工作时这么说可能就不对了。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些不愉快的工作,那么这些工作要么通过自动化完成,要么就干脆不做。

两条路线

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并非所有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说法又太真实了。人首先得生存下来,而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难赚到钱。这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 渐进路线:随着你的能力越来越强,你可以慢慢放弃工作中你不喜欢的部分,渐渐增加工作中你喜欢的部分。
  • 双工路线:做你不喜欢的工作来赚钱,以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渐进路线更为常见。所有工作做得好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这一路线。年轻的建筑师在其职业生涯之初,不管是什么项目工作他都得做,他并没有选择权,而等他做得很好之后,他就可以自己挑选项目了。这一路线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耗时很长,且有不确定性。即使是终身聘用也无法做到真正的自由。

取决于你用多少时间赚钱,双工路线也有多种做法。一种极端的做法是白天上班,从事一份工作时间固定的工作赚钱,然后在业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种极端的做法是先努力赚够钱,直到自己不再需要为钱工作。

选择双工路线的人比较少,因为这需要事先做好周全的打算。这一路线也更加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成本会越来越高,为了赚足够多的钱,你很可能需要花比你预期更长的时间为钱工作。更糟的是,你做过的工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如果做无聊的工作太久,脑子就很可能锈掉了。钱给得越多的工作也越危险,因为这些工作需要你全神贯注。

双工路线的优势是它可以让你摆脱障碍。可能的工作前景并不是一眼就可以望到头,不同工作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壁垒。[7] 渐进路线可以让你从建筑行业转行到产品设计,不过如果要转到音乐领域就不太可能了。如果你通过其中一份工作来赚钱,然后用赚到的钱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你应该选择哪一条路线呢?这取决于你有多明确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有多服从命令,能承受多大的风险,以及(在你的一生中)有多大的可能会有人愿意为你喜欢做的事情付钱。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想做的工作,而且你知道很有可能有人会愿意为此付钱,那你或许应该选择渐进路线。而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或者不喜欢服从命令,那你可以选择双工路线,只要你可以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不要太早做决定。那些很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孩子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就好像他们比其他孩子擅长解数学题一样。可惜,他们得到的答案有可能是错误的。

我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医生朋友,总是经常抱怨自己的工作。当申请医学院的人向她寻求建议时,她很想打消他们申请医学院的想法,大喊着对他们说“不要去”(不过她从没这么做过)。她为什么会这样呢?她在高中的时候就想成为医生,她是如此雄心勃勃,下定决心克服了这一路上的所有困难。不幸的是,在这所有的困难中,也包括了她对这份工作的厌恶。

她现在的生活,实际上是当时在读高中的自己做出的选择。

在你年轻的时候,你通常会以为自己可以得到足够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做选择。然而选择工作并不是这样。当你在决定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时,你所掌握的信息少得可怜。即使在大学里,您也几乎不知道各种类型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也就可能会做几次实习生,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提供实习机会,而且那些提供实习的工作,也不会教你更多关于工作的事情,就好比你做一个棒球球童,人们是不会教你打棒球的一样。

和其他事物的规划一样,在人生的规划中,学会灵活变通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除非你十分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否则最好还是选择一份可以转为渐进路线或双工路线的工作。这可能是我选择计算机行业的部分原因。在这个行业,做一名教授也行,想多赚钱也行,而且还可以向一些相关的领域转行。

尽早去找那些可以让你做很多不同事情的工作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样你就可以更快地了解各种工作都是做什么的。相反地,双工路线在极端情况下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很难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如果你做了十年的债券交易员,当你攒够了钱决定辞职不干转行写小说时,如果你到时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喜欢写小说,那就为时已晚了。

大多数人都会说,这好办。给我一百万,我就能弄清楚要做什么。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比它看上去更难。环境的约束塑造了你的人生。离开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大多数人都会不知所措:看看那些中了彩票或继承了大笔财产的人就知道了。就像每个人都说他们想要财务安全,然而最快乐的人不是那些拥有它的人,而是那些喜欢他们工作的人。因此,如果一个方案保证让人得到自由,但人们却不知所措,那么这个方案可能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好。

无论你选择哪条路线,想要走到终点,你必须要艰苦奋斗。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真的很难。大多数人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做到了,大多数人在三四十岁前还是在为钱工作。但是,如果你有这个目标,就更有可能会实现。如果你知道自己会热爱工作,你就胜利在望了。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那你差不多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了。

致谢

感谢 Trevor Blackwell, Dan Friedman, Sarah Harlin, Jessica Livingston, Jackie McDonough, Robert Morris, Peter Norvig, David Sloo, 以及 Aaron Swartz 阅读本文初稿。


注释

[1] 现在我们做的恰恰相反:当我们让孩子做无聊的事情时,比如算术练习,我们不会坦率地承认它很无聊,而是试图用肤浅的奖章来掩饰它。

[2] 有位父亲告诉我一个相关的现象:他特意向家人隐瞒有多喜欢自己的工作。对他来说,当他周六想去工作时,与其和家人直说不太想在家里陪他们,自己更喜欢工作,找一些不得不去工作的借口应付家人会更容易些。

[3] 郊区的情况也差不多。父母为了让他们的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而搬到郊区,但郊区生活枯燥无味,不够自然,十几岁的孩子会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这个样子。

[4] 我并不是说你只能跟朋友说这些事情。帮们的人越多越好。但朋友的意见要比陌生人的意见重要。

[5] 唐纳德·霍尔曾说,那些有望成为诗人的年轻人错误地执迷于发布作品。但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一首诗,那会是什么情形,在聚会上别人会把他当成真正的诗人,尽管他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是,对于其他不知情的人来说,能不能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说,这个问题比霍尔认为的还更难。年轻人之所以特别在乎名气,是因为他们想让人们对自己刮目相看。然而大部分人往往都不懂行。

[6] 同样的道理,客观情况并不会受到你的主观期许而改变。然而很多人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宗教越来越受欢迎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7] 一个更形象的隐喻是,如果把不同的工作比作一张图表上的一个个节点,节点之间并没有很好得连接在一起。

Credit:Business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了解 Justin写字的地方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